及时语|这场考古争鸣为何出圈
9月15日,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,为这场全民瞩目的“寻秦记”出具鉴定。经过多领域专家团队两次奔赴现场,动用各种科技检测,进行多次严肃论证,最终审慎认定:青海玛多县的这块刻石,确为秦代遗存,定名为“尕(gǎ)日塘秦刻石”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昆仑石刻”。
9月15日,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,为这场全民瞩目的“寻秦记”出具鉴定。经过多领域专家团队两次奔赴现场,动用各种科技检测,进行多次严肃论证,最终审慎认定:青海玛多县的这块刻石,确为秦代遗存,定名为“尕(gǎ)日塘秦刻石”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昆仑石刻”。
9月15日,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发布会,认定本报最先披露并开展学术争鸣的“昆仑石刻”,为秦代刻石,并定名为“尕日塘秦刻石”。信息一经发出,这方秦刻石再一次成为瞩目焦点——无数人手机被新闻客户端的推送频频点亮、电视新闻滚动播出报道、相关话题登上网络热搜、媒体报
青海黄河源惊现尕日塘秦刻石,如一道闪电劈开历史迷雾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卜宪群以史家之刃,剖其真伪,释其深意。此石虽不足尺,却牵动秦史脉络、昆仑地理之谜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,堪称岩石上的史诗。本报特邀专家深度解读,让刻石自己说话,让历史真相浮出水面。
《史记》记载秦置行政区划“西至临洮、羌中”,但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,将秦人足迹延伸到了青藏高原地区,再次扩展了关于秦统一后秦王朝活动范围的认识。这表明秦王朝的影响力比以往认知更为广泛,为研究秦代的疆域和对外扩张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。
无疑,这块秦代石刻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,大概率将会在原址保护起来。秦代石刻主要是秦始皇四次巡视时所立的石刻,到如今绝大多数都荡然无存,只留下了拓本。
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,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、国家文物局等单位,组织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抗战思政大课,主题是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”。
16日08时至17日08时,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偏西和偏南、中部偏西南、东北部偏东和偏南地区多云,有分散性小雨或小阵雨;西部偏北、中部偏东、东部大部地区4、5级短时6、7级局地8、9级西北风或偏东风;中部偏东和偏北、东部偏东和偏南地区气温下降4到6℃,局地气温下降
近几个月来,青海省发现的“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”在文物学界引发真假争议。2025年9月15日,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,认定该石刻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,并定名为“尕日塘秦刻石”。